2008年12月30日 星期二

與聖本篤或其靈修有關的中文書籍

1. 《聖本篤的身世會規及靈修》,馬赫索克斯 (D. Bernard Marechaux ) 著,侯景文 譯,光啟文化出版。

http://www.kcg.org.tw/pub/20752.htm

2. 《旅途上的伴侶----與聖本篤同禱》,郝佳玲 (Katherine Howard, OSB) 著,本篤會修女譯,光啟文化出版。

http://www.kcg.org.tw/recommendation/Nov/205266_r.htm

3. 《愛基督於萬有之上—聖本篤會規中的聖經》,杜立言 (Demetrius Dumm, O. S. B. )著,本篤會修女譯 ,光啟文化出版。

http://www.kcg.org.tw/pub/205256.htm

4. 《傾心靜聽》〔Lectio Divina〕,本篤會修女譯。

5. 《本篤小傳: 西方隱修始祖》,M. Regina Goberna著,本篤會修女 譯,光啟文化出版。

http://www.kcg.org.tw/pub/20762.htm

6. 《一個人的聖殿:安頓心靈的七項修鍊》,作者:克里斯多夫.傑米森神父〔本篤會會士〕,譯者:鄭明華,出版社:啟示。

http://findbook.tw/book/9789867470300/basic

7. 《與神同誦--靈閱的意義與實踐/Reading with God──Lectio Divina 》,作者:大衛.福斯特(David Foster,本篤會會士),譯者:陳永財,出版社:香港基道出版社

https://shop.campus.org.tw/ProductDetails.aspx?productID=000394857

台灣聖本篤女修會的在俗會士

1、宗旨:
希望在俗會士在聖本篤的精神及神修引導下,深入祈禱生活,加強自己家庭的信仰生活,並將本篤會的精神及神修帶入世界各角落。也協助修女的工作,服務於教會及社會。

2、資格:
(1)天主教徒或基督教徒(願意接受天主教的禮儀及祈禱方式)
(2)願意尋求天主的旨意而奉獻自己

3、陶成:
每月一次,利用週末時間參加培育課程,至少一年。
完成培育課程後,先做一年奉獻,在這一年內接受研讀會規的培訓,
一年期滿後,可申請重覆奉獻,一年或兩年。
滿三年奉獻後,可申請做終身奉獻或做每年重覆奉獻。

4、培育內容:
(1)本篤會簡史及組織
(2)本會院的簡史
(3)聖本篤的會規及精神
(4)祈禱及禮儀生活
(5)奉獻

5、 與修會的關係:
(1)分享本篤會的神恩
(2)分享祈禱的神功
(3)參與修會的祈禱生活及福傳工作
(4)參與修會的一切對外活動。

6、 在俗會士的責任:
盡可能參與平日感恩祭,定期回到修院參加祈禱,加強靈修及服務。
每年作退省,可以回到會院來作退省。
是修會與堂區間的聯繫。
給修會帶來更多的資訊、經驗及文化。
聖化家庭,使修會及家庭的精神生活更豐富。

2008年12月26日 星期五

聖本篤聖牌

【聖牌解說】

聖牌正面:

聖本篤聖人右手持著十字架──代表救贖的記號。

左手持聖本篤的會規──代表走在天主之道上。

柱子上面──毒酒與麵包。

拉丁文──意思是:但願聖人在我們臨終時親自前來加添我們的力量。
"Eius in obitu nostro praesentia muniamur"

聖牌背面:

CSPB──聖父本篤的十字架。﹝在四個小圓圈的字﹞
"Crux Sancti Patris Benedicti"

CSSML──但願十字聖號成為我的光明。﹝在十字位置向直下的字﹞
"Crux Sacra Sit Mihi Lux"

NDSMD──願毒蛇永不做我的嚮導。﹝在十字位置橫向的字﹞
"Non Draco Sit Mihi Dux"

VRS NSMV SMQL IVB──撒殫退去罷!總不要引誘我行虛假之事,你引我所做的都是惡事,你自己喝下這杯毒酒吧!﹝在聖牌圓邊的字﹞
"Vade Retro Satana, Nunquam Suade Mihi Vana--Sunt Mala Quae Libas, Ipse Venena Bibas"

"IHS" ("Jesus",耶穌)
"Pax" (Peace,和平)

關於【聖本篤會規】

【聖本篤會規】被譽為「聖經縮本」,因為聖本篤在會規中引用很多聖經章節並以福音理想作為會規的理想:在日常生活中尋求天主的旨意;以均衡的「祈禱與工作」為座右銘;神業應放在諸事之上(會規四十三3);一切事物,光榮天主(會規五十七9)。

一、終身的誓約:恆常(會規一、五十八)、進德(會規原序、四)、及服從(會規二、五、六十四、七十一)

二、平衡的生活:祈禱(會規八至二十、五十二)、工作(會規三十八、四十二、四十八、七十三)、及研讀(會規三十五、四十八、五十七)

三、人際關係中的自我:與主(謙遜、靜默、獨處、依靠天主;會規四、六、七)、與人(團體生活、待客;會規二~四、二十七、五十三、六十四、六十六、七十二)、及與物(敬重、超脫、適量、簡樸;會規三十一~三十四、三十九、四十、五十五)

【聖本篤會規】的神修就是基本的基督徒神修。【聖本篤會規】建立一種生活方式,就是藉著基督、在基督內,靠著聖神回歸天父:

1. 尋求天主:會規神修以天主為中心。每當會院中接受一位新來者時,要看他是否「真正地尋求天主」(會規五十八7);

2. 意識到基督:基督在聖經內;基督同我們在一起,不論我們工作或祈禱;基督在我們彼此之間;基督在我們的客人及窮人身上。基督每天邀請我們過「真實而永恆的生活」(會規原序17)。祂對我們的愛及我們對祂的愛「超越一切」(會規四21)。

3. 在聖神內轉變:基督「藉著聖神」及我們的工作轉化我們(會規七70),帶領我們到「全心愛主無恐無懼的完美境界」(會規七67)。

4. 和諧的生活:會規藉聖神的助佑,幫助會士將基督徒生活的基本要素,轉變為和諧均衡的生活—
a. 傾聽天主和聖言(道)的回應
b. 靜默
c. 服從
d. 謙遜
e. 定居在團體中
f. 團體生活和友愛
g. 待客
h. 信賴天主

「聖本篤會規」﹙Order of St. Benedict﹚簡介

願主祝福您:藉著閱讀默想聖本篤會規,與我們—台灣淡水聖本篤女修會Oblates一同在"侍主的學校"﹙會規原序50﹚學習事奉主。

如果願意一同討論、分享,歡迎您在此留言,
或email:st.ben.oblates.tw@gmail.com

聖本篤會規被譽為聖經縮本,因為聖本篤在會規中引用很多聖經章節並以福音理想作為會規的理想:在日常生活中尋求天主的旨意;以均衡的祈禱與工作為座右銘;神業應放在諸事之上;一切事物,光榮天主。

會規是寫在一千多年前,雖然其中的某些規定、組織及管理方法,或許已經不適用於現代,但會規的精神及它教導的神修方式,其深遠之影響,卻是歷久不衰,不僅適用於修道人,也適用於平信徒。

如願意參考英文或其他語言的「聖本篤會規」,請連結以下網頁:
http://www.osb.org/

本篤會的在俗會士:Benedicitine Oblates

1、隸屬於某一本篤會修道院,是一位不發願的獻身者,但不是該會合法的會士,也不是在俗的團體,不穿制服。分享該會院的祈禱和善功,按照聖本篤會規的精神而生活,並接受該會院的輔導。他們有自己的法規,並按照此法規接受陶成,作公開宣誓。

2、在俗會士他們願意在每日生活中,實行聖本篤的價值觀,把默觀生活的價值延伸到世界各地,特別在沒有本篤修道院的地區。

3、 在俗會士的成員,不拘男女老幼,或單獨或全家加入。也不只限定天主教徒,其他教會的基督徒,只要願意接受聖本篤的價值而生活,也可以加入。

4、本篤會院都是獨立自主的會院,所以在俗會士的團體也是多元化,而導師是按照自己修會的精神與理想給予陶成。

有關本篤會

1、本篤會於主後529年由聖本篤創於義大利。

2、本篤會是一座注重精神生活的修會,是一座侍主的學校。

3、本篤會有古老而光榮的歷史,也有一本適應任何時代、任何地域、任何種族的會規,故聖本篤被譽為西方修會之始祖。

4、本篤會的特徵是祈禱與工作
祈禱:按照聖教禮儀詠唱大日課及彌撒。
工作:一切能光榮天主,有助於聖教會的工作。

5、 本篤會注重家庭生活,在愛近人之中滿全愛天主之德。

6、 本篤會以其特有的祈禱與工作之精神,促進文化,建立城市,改良農業,及其他各種和平方法對付了野蠻與武力,故於主後1964年教宗保祿六世冊封聖本篤為歐洲主保。

本篤(St. Benedict of Nurcia, AD480-547)簡史


有關本篤的事蹟,係由教宗大聖國瑞(St. Gregory the Great)在其於主後593-594年間所著之「會談錄」(The Dialogues)第二部【聖本篤的生平與事蹟】中了解本篤其人其事。

本篤於主後480年誕生於義大利諾西亞的一戶富裕人家,與他同時誕生的是他的雙胞胎妹妹思嘉(Scholastica)。本篤這個名字的原意是「有福的、天主所祝福的」。

本篤於年輕時就離家至羅馬求學。在羅馬期間他眼見其同儕留連於飲酒宴樂、醉心於世俗的學問名利之中,本篤聽從了在他內的天主聖神催迫,驅使他離開羅馬,先至亞非(Affile)、爾後退避到蘇必亞谷(Subiaco)的一個山洞中,穿著粗羊毛會衣,吃著簡單的食物,展開了三年的獨居隱修生活(,一位鄰近修道院的修士羅慕樂給本篤穿上隱修士的會衣並供給他食物)。在此期間,本篤用極長的時間面對自己、對越天主;朗誦聖詠,閱讀、默想和背誦聖經;並利用時間耕種工作。

在主後497年的復活節,住在本篤附近的一位司鐸(神父)受到天主的啟示發現了本篤,之後是牧羊人;從此「全能的天主將他的聖善生活顯示給眾人,像一盞點燃的燈,放置在天主屋內的燈台上…本篤以他聖德的馨香吸引眾人來追隨他,獻身於天主。基督降福了他的工作,而後他就建立了十二座會院,每座會院由一位會父及十二位會士組成。」(【會談錄】)

然好景不常,本篤因著一位司鐸的嫉妒而遭受了迫害,於是本篤決定帶著一部分弟子離開蘇必亞谷,到了距離羅馬南方七十公里以外的加西諾山(Mounte Cassino)定居。在此本篤綜合了他一生對修道生活的研究及反省,並加上實際的經驗,在他的晚年寫下了【會規】。

本篤在他去世的前一週,就指示會士準備他的墓穴。第六天,他要他的弟兄把他帶到聖堂內,在那兒領了聖體。他感到他那軟弱的身體被弟兄們支持著,他站著兩手高舉面向天空,在祈禱中呼出最後一口氣。

台灣聖本篤女修會簡史

台灣聖本篤女修會的原生會院是來自德國St. Walburg Abbey, Eichstatt, Germany,應本篤會神父的請求,來到美國協助照顧德國僑胞,並於1857年春天定居明州聖若瑟 (St. Benedict’s Monastery, St. Joseph, Minnesota, U.S.A)。1930年時,應當時教宗的要求派遣修女到中國協助成立一所天主教大學。來到中國後,修女先後在北京、河南開封、上海等地進行福傳,並視當地的需要進行工作(教書、開診所、照顧受傷士兵),後因戰爭之故,修女於1949年來到台灣。

來台後,修女們在台北市金門街建立會院並辦理大專女生宿舍;在淡水建立會院和初學院。在台灣的工作,早期是以教書為主,同時協助堂區的工作。亦曾辦理育嬰所,義務為貧苦人家教養孩子,後因台灣經濟好轉,結束育嬰所,改作退省及神修輔導工作。此外,從1965年起,會院提供學生活動中心作為辦理活動的場地。除上述工作外,修女也曾幫助堂區的主日學、查經班及負責淡江大學、淡水工商(真理大學的前身)、台北一女中、台北護專的同學會。

現今台灣的聖本篤女修會有十餘位會士,淡水會院的工作以靈修中心為主,帶領退省及靈修指導,金門街的會院持續辦理女生宿舍。並於2002年開始Oblates的培育,目前約有在俗會士40人。

本篤及本篤會簡史



本篤(St. Benedict of Nursia, AD480-547)於主後480年誕生於義大利諾西亞的富裕人家,本篤與他的雙胞胎妹妹思嘉(Scholastica)一同獻身於天主,創立男女修會。

本篤這個名字的原意是「有福的、天主所祝福的」,預兆著天主藉他將要施與整個教會的種種祝福。他於年輕時代負笈羅馬求學,期間眼見其同儕留連於飲酒宴樂、醉心於世俗的學問名利之中,是故本篤聽從了在他內的天主聖神催迫,離開羅馬,先至亞非(Affile)、爾後退避至蘇必亞谷(Subiaco)的山洞中,以神貧的方式,獨居隱修三年,用極長的時間面對自己、專注「祈禱與工作」—這亦成為日後本篤會的傳統。他以聖德的馨香吸引眾人追隨他侍奉天主,建立了十二座會院,每座會院由一位會父及十二位會士組成。本篤在晚年綜合他一生對修道生活的研究及反省,並加上實際的經驗,於加西諾山﹙Monte Cassino﹚寫下了【會規】並在此棄世升天。

本篤會的組織基本上區分為男女修會及在俗會士(Benedicitine Oblates),每個會院均係獨立自主;在俗會士隸屬於某一本篤會修道院,接受該會院的培育陶成,按照聖本篤會規的精神而生活。台灣淡水聖本篤女修會的母會源自於德國,其後遣發會士至美國服務。美國會士於二十世紀初應教宗要求,協助當時大陸教育之發展;後於1949年抵達台灣,建立會院。在台灣的主要工作涵括教育,開辦宿舍,堂區服務,帶領退省及靈修指導。